高速熨平线解决方案
上海澜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夏新军
前言
近年来中国社会洗涤业发展迅猛,众多洗涤业主对国外先进洗涤设备也了解更多,同时大型洗涤工厂的配套资源也日益完善,因此洗涤效率比以往以在幅提升。随着洗涤龙、集成洗涤的应用,洗涤的效率瓶颈正被日益打破,由此原来由折叠机的应用也得到暂时缓解的熨平效率再一次被众多洗涤业主重视起来,新技术、新设备在国内也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中国的洗涤情况毕竟与国外标准化工厂相差甚远,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是唯一的真理。
高速熨平线实际是由送布、熨平、折叠和堆码几个环节构成,因此如何构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高速熨平线也需要从这几个环节分别剖析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熨平速度分析
高速熨平线首要指标就是熨平速度,只有更高的熨平速度才能得到更大的效益。此处所说的熨平速度是指用户在实际使用中能将布草熨干、熨平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而不是指设备所能运行的最高速度。因为设备最高运行速度往往高于实际布草熨干速度,在实际生产中,设备运行在高速度下,而布草不能熨干,这是毫无意义的。目前国内社会洗涤还是以辊筒熨平机为主,蒸汽压力普遍在5bar以下,在此情况下二辊、三辊熨平速度最高也就在20M/min(床单类)、15M/min(被套类),因此近年在四辊、五辊熨平机被更多的采用,相应熨平速度可以达到30M/min(床单类)、20M/min(被套类),这样通过更多辊的熨平机选择,可以将熨平速度提高40%以上,有些客户已经采用6辊熨平机以获得更高的速度来提高效率。
折叠机速度分析
熨平速度的提高就要求折叠机的运行速度也需要提高。在此还要注意的是熨平速度只是指的熨平机的进口处速度,由于需要保证熨平质量,每个辊筒的速度都会比前一个辊筒提高2~4%的速度,这样辊越多,熨平机出口处的速度就越高。以熨平速度30M/min,熨平辊数为5个为例,熨平机出口速度可以达到35M/min,再加上为保证布草在折叠机上产生堆积折皱,折叠机的运行速度至少要比熨平机出口速度快5~8M/min,这样折叠机的运行速度选择在40~43M/min为最佳。
在折叠机运行中,一折二折的速度是可以根据熨平速度进行调整的,而三折以上运行速度则是固定的,因此折叠机的最大运行速度指的是三折所能处理布草的速度。同时由于布草在三折时,在三折台面有一个停留过程,以确保布草完整进入四折,因此实际折叠机最大运行的有效速度往往比折叠机最大运行速度(机械速度)低2M/min左右,否则就会造成在三折台面处布草来不及处理而间隔产生超宽、二折掉布草等现象。
综合上述情况,折叠机的最高运行速度必须在50M/min以上才能保障基本正常的使用,如果考虑熨平速度有提升的预留空间,则需要优先选择最高运行速度在55M/min以上的折叠机。
送布速度分析
送布速度又称喂料速度,是指操作人员将布草送入熨平机的速度。由于操作人员在送完一条布草后再去拿第二条布草的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从而造成两条布草之间存在间距,这个间距直接影响了熨平速度。在此专业上又引入了一个术语,称之为有效熨平速度。
譬如,目前床单熨平速度达到了20M/min(4bar蒸汽压力,4辊熨平机使用情况),而操作人员在送完一条布草后再转身接后一条布草到把这条布草送到熨平机送布台上,整个过程时间约为3秒(另有人员为熨平操作工整理布草),那么实际两条布草之间就会存在约1M的间距空档,这此空档的存在并没有进行实际的熨平工作,因此整体熨平速度就会下降,其真正熨平布草的速度就称之为有效熨平速度,以上述速度为例,按每条布草3M长度计算,其有效熨平速度为15M/min,这就意味着理论没有间距空档的话20M/min的熨平速度在1分钟内可以熨平6.6条3M长度的布草,而实际操作下只能熨平5条布草,有效熨平速度比理论熨平速度下降了24%,如果布草长度更小的话,间距空档存在更多,这样效率损失将更大。而在实际操作中通常熨平速度低于12M/min的话,有效熨平速度与熨平速度基本相同(往往通过前一条布草还有30cm时就不再整理,而去拿后一条布草了),但随着熨平速度的提高,有效熨平速度与熨平速度间的差距也就越大,也就是说如果不解决送布速度问题,将直接损失熨平速度,这样采用增加辊数来提高熨平速度的效益也被弱化,同时布草间的间距空档也导致了蒸汽无效使用增加,因此整体经济效益达到投资的70%期望已经很不错了。
通过以上分析,通常在熨平速度达到20M/min以上就需要考虑布草间距空档对熨平速度造成的影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送布速度,减小布草间距空档。同样以上述数据为例,如果操作人员在前一布草与后一条布草接送过程时间提高到1秒,有效熨平速度可提高到18M/min,每分钟熨平布草达到6条,1小时就可以多熨平60条;如果减少了布草间的处理时间,那么有效熨平速度就等同与熨平速度,效率达到了最大化,投资回报达到了期望。
基于以上分析,熨平速度达到20M/min以上,选择送布机就是必要的。
送布机的选择
目前国内能达成送布速度提升的设备有多工位展布机和送布机两类设备。其效率的提升是通过送布机在自动处理前一条布草时,因为无需人工干预,操作人员可以省出时间去拿后一条布草,从而减少了前后两条布草间的整理等待时间,直接减少两条布草间的空置距离,从而达到在不增加熨平速度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熨平布草量增加,提高了熨平效率。
多工位展布机其效率最大化的使用工况在于用户的熨平线为分类式,譬如一条熨平线专门熨床单,一条熨平线专门熨被套,另一条熨平线专门熨小件及不规则布草。加之国内目前生产的多工位展布机并没有配置手工送布通道,因此一旦使用国产多工位展布机,整条熨平线只能熨平展布能送入的布草,其它布草无法使用。国外洗涤工厂由于规模较大,通常都配置多条熨平线,而且更多使用槽式熨平机,通过较高的蒸汽压力获得更高的熨平速度,通常熨平速度达到45M/min以上,这样的使用工况就让多工位展布机有了用武之地,就目前国内社会洗涤普遍的状况,其效率无法达到最大化,只能达到1/3~1/2效率左右,也就是说由于熨平机速度在20M/min左右,三工位的展布机只需启用1~2个工位就可以了。
送布机是国内专门为了与多工位展布机有所区分而所定义的称谓。其主要功能就是为了提高送布速度,减小布草间距空档,同时兼备部分布草抖松、展开、展平功能。由于其结构所限,展平效果并未如展布机那样完善,但相对人工展平却提升了很多。在国外分成独立式和直联式两大类,所谓独立式即送布机为独立的设备,可以与其它任何熨平机相匹配,而直联式往往是可以与熨平机直接联如接,从而省去熨平机的送布机构,从而占地更小,但同样存在匹配范围较小的缺陷。送布机的运行速度可以与熨平机同步,从而减小增加设备后的控制烦琐,其效率最大化的运行速度范围在20~35M/min。
目前国内熨平机、折叠机的应用已经普及,但是送布机还刚进入市场,因此在选择送布机时必须搞清与现有熨平机的匹配,送布机的占地、能源配置以及其它辅助配套,以便以最小成本的使用设备。在同等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占地面积小、只有电源能源、无其它辅助配套、能灵活移动的送布机。
在此需要纠正一个错误的认知:配置送布机和展布机并不是提高熨平速度,而是提高有效熨平速度,因为提高熨平速度(由于设备都是变频控制,理论可以加大频率从而让设备运行速度更快),布草已无法熨干。因此在选择送布设备时首先要确认熨平时前后两条布草的间距空档是否较大,根据实际经验,前后两条布草空档间距超过80cm的话,那么送布设备将给你带来可见的效率提升;如果空档间距小于30cm(熨平速度本身就不高),那么送布设备的最大效益并不能实现,只能实现布草更平整的辅助效益,相对来说这样的投资并不划算,至少在熨平速度不提升的情况下是不值得的,需要用户理性选择。
注:熨平线效率提升的可视化辨析
以上已客观说明了高速熨平线的设备配置,以及选择时的考虑重点,那么如何来分辨熨平线的提升效率呢?实际很简单,我们已经知道,整条熨平线的运行速度实际是由熨平机来决定的,而送布机和折叠机的运行速度是与熨平速度来进行匹配的,通常送布机运行速度比熨平速度低3~5M/min,折叠机速度比熨平速度高5~8M/min,布草从送布机送入后,经熨干熨平再折叠,最后从折叠机出口处送出,因此对用户来讲熨平线的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折叠机出口处能出来的合格布草数量。譬如,当前熨平速度为20M/min,布草长度为2.8米,由于存在1M的间距空档,因此折叠机出口处的合格布草数量为5.3条/min;增加送布机后,熨平速度仍为20M/min,布草间距减少到10m,折叠机出口处的合格布草数量为6.9条/min,即使仍留有20厘米的间距空档,折叠机出口处的合格布草数量仍可达到6.6条/min,这样熨平线效率就提高了24.5%。这样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减少了熨平线设备的运行时间,蒸汽空耗面积也大大减少,从而从蒸汽、电源和人力几方面达到节省成本的目标。
1*:以上速度数据是以目前国内社会洗涤工厂蒸汽压力大部分在4~5bar,采用单机洗涤脱水后的床单为例,笔者走访江浙沪三地计20余家洗涤工厂后采样平均所得。
- Pre: 洗衣房管理安全守则 2014/12/10
- Next: 2014年洗衣房经理年夜饭活动 2014/2/14